传承科学
追求卓越
大脑发育到底由先天还是由后天决定?
大脑的特征是由先天决定的,后天的因素也非常重要。幼儿大脑的发育,需要一个温暖的、富于 刺激的环境。丰富的环境会对大脑产生良好的影响, 比如运动、音乐都能刺激大脑的发育。家长除了关注婴儿的吃喝等基本需求,还需要经常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,哪怕婴儿不会说话,不能回应你。忽视或者冷落,会导致孩子的大脑进入程序性发育,最后形成一个功能不良的大脑。
如果用不同的动物大脑跟人类大脑相比,在绝对重量上,人类大脑不一定比得过一些动物大脑。比如,白鲸、大象的脑重量可能超过人类,但在脑的进化比率上,人类却是站在最高点的。比率,是指在进化过程中,人类所获得的额外脑组织和基础脑组织的比值。什么叫基础脑组织?就是负责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、穿等这些基本动作行为的脑组织,掌控进食、排泄、睡觉等主要存活行为。这些脑组 织人类有,其他动物也有。但是,人类大脑在整个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最多的额外脑组织。
这些额外脑组织也就是大脑的新皮层,主要功能是创造和交流,也就是我们说的创新、创意,包括科学、技术、艺术等方面的创造,这些行为只有人脑才能实现;动物之间也有交流,但人类的交流方式非常独特,使用了语言和艺术(音乐、舞蹈、绘画等)。
由于遗传、自组织化、程序化这三个重要机制的影响,每个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具有自身的潜能和局限性,天赋和潜能的发展将从语言、信仰、道德行为的培养开始。而且父母一定要了解大脑是有差异的,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出色,而应该多注意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独有的特征。此外,过早地给孩子强加信仰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,因为有一些信仰对人的影响是程序化的、持久化的,所以,该不该在孩子还那么小、大脑发育还很幼稚的时候就把信仰加进去,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环境也会影响大脑
除了基因遗传,周围环境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,这种影响通过修饰我们的基因而实现,被称为表观遗传,指的是那些无法通过 DNA 序列变化来解释的性状。科学家发现,DNA 的甲基化、组蛋白修饰、RNA 的修饰等,都可以导致基因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,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。
科学研究发现,不仅仅是人类,如果动物在幼时遭到忽视或者虐待,也会对它们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。比如,如果把一只小兔子关在兔笼里,只给它食物和水,其他什么都没有,那么它的大脑在长大后与在大自然中长成的野兔子,或者能在兔笼里玩玩具、跑来跑去的兔子相比,是不一样的。它们之间大脑发育的差距可以达到 15% ~ 30%。动物尚且如此,何况人类。在我们的天性中,大脑需要的是自由,是变化的世界,没人愿意被关在一个密闭无聊的空间里,关起来本身就是一种惩罚。
一个正常的 3 岁孩子和一个出生后便受到严重忽视的 3 岁孩子,他们的大脑也明显不一样。受到严重忽视孩子大脑的体积比较小,脑重量自然也较轻。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具体的重量,但是能明显看出大脑萎缩得很明显,脑实质的萎缩导致中间的脑室扩大。而且,这种创伤是终身的。也就是说,等孩子长大后,父母再给予关照和足够的重视,能补偿幼时脑发育的缺陷吗?答案是不能。
我们国家从很早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,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,也符合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。如果留守儿童受到严重的忽视,那么极有可能造成这些孩子大脑发育不良,出现精神方面异常的概率也会增加,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。
睡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
睡眠对于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非常重要,它能够将我们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。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电脑,那么睡眠就是在清理硬盘,删除垃圾信息。
不要以为睡眠就是大脑在休息,其实大脑从未停止过工作。快动眼睡眠是一种虽然眼睛闭着,但眼珠在快速转动的睡眠状态。这种睡眠状态对大脑发育是有益的。而且,与清醒状态相比,快动眼睡眠时大脑的活性似乎更高。因此,睡眠对天天学习的孩子来说就更重要。
如果孩子因为使用电子产品而耽误了睡眠,肯定会影响他大脑的发育。不过,由于性激素对生物钟的影响,青春期的孩子通常都喜欢熬夜,睡得比较晚。因此,建议老师们尽量不要在上午第一节课安排考试,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整体表现可能不太理想。到这里,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胎儿脑与幼儿脑的发育、胎儿脑与出生等相关的知识。孩子在遗传方面确实依赖父母,但并非完全来自父母。“坏运气”可能来自基因突变,完全由先天造成,也可能是后天养育不当造成,但这种影响都是终身的,这些孩子长大后是否应该承担与正常人相同的社会责任,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大脑的潜能既写在基因里,也刻在每一次温暖的对话和关心中。真正的教育,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,而是用爱与科学,为孩子的大脑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高速公路。